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网络法学研究所 > 正文

郭旨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25
浏览:

undefined

fadaguozhilong@163.com

一、基本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团委副书记,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助理,法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网络法学研究所教授,刑法学博士生导师,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司法保障研究基地研究员。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全国名列前茅(480分)。

多次为我国参加联合国有关公约谈判会议建言献策,参与法律、规章起草论证。参加最高检察院、北京市检察院、南京市检察院、北京市一中院、新疆兵团法院等组织的评审、论证、授课、项目。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的采访。

二、研究履历

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及Legal Studies、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SSCI、CSSCI正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十余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检察日报》论点摘要多篇。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论文高产作者、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TOP100作者。首届张晋藩教育奖(科学研究)、全国刑法学研究优秀论文奖。独著、合著著作多部,主编、编著、参编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制日报》与光明网、人民网等媒体发文二十余篇。

主持国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后期项目、司法部青年项目、京社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最高检应用课题、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等项目十余项。

三、教学情况

先后开授本科生《人工智能法学导论》《网络法案例研习》、研究生《网络刑事法》《网络比较法学》《网络法概论》《人工智能法学》。编著法大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

获评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社团(网络与智能法研究会)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青年之友。

四、交流服务

SSCI、CLSCI、CSSCI期刊审稿专家,国家级项目评议专家,北京市检察系统专业人才评委。

团中央权益部兼职干部、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理论研究指导专家、枣庄市山亭区法院特聘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复核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数字正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人工智能与法律国际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在意大利人工智能刑法国际会议、亚洲法律协会年会等国际会议做主题报告。

五、主要论文

1. Criminalisation of the illegal use of personal data: comparative approaches and the Chinese choice, SSCI (Social Sciences, Interdiciplinary: 19/271, Q1)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2 (2025), 1-16. doi.org/10.1057/s41599-025-05141-y.“科学杂志”网站报道:https://scienmag.com/criminalizing-personal-data-misuse-global-and-chinese-perspectives/#  

2.《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法益识别与刑法保护——从公共秩序到财产安全、市场秩序》,《财经法学》2025年第1期

3.《论预备行为的风险评价》,《中外法学》202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

4.《刑法上恶劣影响情节的经验考察与理论构建》,《法学研究》202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4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公众号转载

5. Protection path of personal data and privacy in China: moving from monism to dualism in civil law and then in criminal law, SSCI (Law: 7/430, Q1)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52 (2024), 1-15.doi.org/10.1016/j.clsr.2023.105928.一作&通讯

6.《网络暴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利益分析和刑事应对》,《法律科学》2024年第1期。《检察日报》2024年1月25日学术版选辑

7.Policing based on automatic facial recognition, SSCI (Law: 6/152, Q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31 (2023), 397–443. doi.org/10.1007/s10506-022-09330-x.一作&通讯

8.《通信记录数据调取的合比例性》,《环球法律评论》2023年第4期

9.《信息理论视角下的数字财产及其刑法保护》,《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年第4期

10.《侵犯虚拟货币刑法定性的三层秩序观——从司法秩序、法秩序到数字经济秩序》,《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极端言论的犯罪化:从伤害原则到冒犯原则》,《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6期

12.《计算机犯罪的时代更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检察日报》2023年8月24日学术版选辑

13.Public order as a protectable interest, SSCI Legal Studies 41 (2021), 410-429. doi.org/10.1017/lst.2021.4

14.《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规范结构与罪名功能——基于案例与比较法的反思》,《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通信记录数据调取的形式合法性》,《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16.《警察盘查权行使条件的法治化》,《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安学》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

17.《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罪》,《当代法学》2020年第2期

18.《从公民身份到信息身份:隐私功能的理论重述与制度安排》,《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5期。中国法学创新网、法学学术前沿、法治政府网等转载

19.《移动设备电子搜查的制度挑战与程序规制——以英美法为比较对象》,《法学杂志》2020年第3期

20.《预防性犯罪化的中国图景——以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的对照为视角》,《法律科学》2017年第2期。中国法学网、京师刑事法治网、反恐怖主义信息网转载

21.《信息时代犯罪定量评价的体系化转变》,《东方法学》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2.《网络安全的内容体系与法律资源的投放方向》,《法学论坛》2014年第6期

23.《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二作),《法律科学》201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4.《“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二作),《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25.《社会信用数字化视角下违法犯罪记录的反思与调适》,《社会科学辑刊》2025年第5期

26.《网络犯罪防治中的轻罪扩张及其限度》,《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数字经济中的脆弱性利用行为与刑法规制》,《学术界》2024年年第4期

28.《暴行入罪的社科法学反思》, 《学术界》2023年年第6期

29.《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解释原理》,《江汉论坛》2023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论点摘要,中国法学创新网、法学学术前沿等全文转载

30.《网络中立行为犯罪化的反思与重构——以英美的理论和实务为比较》,《江汉论坛》2020年第7期

31.《“行政处罚后又实施”入罪的限缩性司法适用》(一作),《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32.《“双层社会”背景下的“场域”变迁与刑法应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33.《论信息时代犯罪主观罪过的认定——兼论网络共犯的通谋与明知,《西部法学评论》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

34.《刑法立法解释权行使条件的反思与明确》,《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信息截至2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