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与美团履约“骑手冲突治理”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成功举行。美团方面的出席人员包括美团履约安全治理负责人李楠、骑手冲突治理负责人纪海锋、骑手冲突治理高级专家杨阳、哈爽、美团金融安全高级专家张嘉艺。刑事司法学院执行院长王志远教授、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教授、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晓倩副教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涂欣筠及犯罪学研究所王康庆、许博洋老师共同参与研讨。座谈会从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平台治理和刑事司法等多维度,深入探讨在履约过程中骑手与站点站长、骑手与小区保安等冲突行为的预防与治理问题。

美团代表李楠、纪海锋和杨阳首先介绍了平台在骑手冲突治理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与现实挑战。美团已初步建成“识别-干预-处置”治理闭环,并针对骑手与用户、站长、保安等不同对象的冲突场景,推出投诉机制、物业合作及智能配送设备等一系列措施。他们提出,当前迫切需要从外部视角补齐治理盲区,加强骑手心理建设与能力培训,并科学评估冲突预防与治理的成效。



王志远教授结合真实案例,指出应从系统性角度预防犯罪与化解矛盾,倡导跨学科、跨领域之间的协作与数据共享支持,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数智化。刘晓倩副教授从对冲突骑手的类型及冲突发生的心理机制出发,强调应“机制与人员并重”,建议建立“评估-干预”一体化模型,对具体不同风险等级的骑手实施差异化干预,并强化站长沟通能力,通过“尊重式”管理减轻骑手的不公平感。李怀胜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指出,还应该持续完善骑手劳动与社会保障,合理平衡工作负荷。他建议从微观场景化解矛盾,对美团和骑手均有长远利益。涂欣筠老师提出多项实操建议,包括优化加盟商和站点管理、设置微信群线上安全员、建立骑手与保安冲突一键上报机制等;她主张积极增设正向激励措施,并就既往骑手冲突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王康庆老师主张在平台治理中兼顾权益关怀与制度约束,并借助技术与宣传手段改善骑手形象与社会认知。许博洋老师则从“自我控制理论”等多种犯罪学理论出发,提出应综合运用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系统评估骑手的冲突风险,并通过数据库建设与日常生活帮扶实现有效干预。






在提问环节,美团代表同与会专家就平台治理中的实际难点和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骑手冲突的早期识别、数据合规使用与有效分析等议题,与会专家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多学科视角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既有案例研判与干预难点,专家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会议最后,王志远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座谈为学界与企业在平台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冲突治理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希望未来能继续以“犯罪数智化治理实验室”为平台,开展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合作,共同探索“既有效率、又有温度”的平台治理和社会治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