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答辩时间:5月30日 8:00——12:00
答辩教室:教学楼204教室
答辩学生: 8人
姓名
论文题目
阿拉腾德力黑
浅析网络“黄播”行为定性
崔航
涉机器冒用型取财的犯罪研究
何方
行刑关系转化实质要件探究
奥斯卡
论互殴案件中双方的刑事责任分配 ——从10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出发
古扎阿依·木太里甫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行为方式研究
魏子玥
危险犯视角下的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
陈超哲
论遗弃罪中的扶养义务
张勇虎
“截贿”行为的刑法性质分析
第二组:
答辩时间:5月30日 13:00——17:00
答辩学生: 9人
李佳蓉
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侵财行为的定性
王佳悦
中美受贿罪比较研究
武瑞
刑事特别没收的性质与适用
王盼阳
《论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中客观方面的认定》
孙振宇
截贿行为的司法认定困境及解决路径
白涵
内幕交易罪违法所得认定研究
祝晓雅
逃税罪的司法认定
李海花
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研究
刘思菁
虚假诉讼罪司法适用问题的研究
第三组:
答辩地点:教学楼206教室
陈小乐
论赃物侵占的司法认定
袁京
网络爬虫犯罪行为的刑事规制现状与反思
孙倩
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
朱天宇
黑恶犯罪中软暴力手段的结构与规制
夏雨
论公权力机关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的被害人
程瀚雲
论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
王勉予
教唆自杀行为可罚性之否定论
封蕊
对被迫行为的刑法思考
第四组:
刘雯
死缓限制减刑研究
叶妮娜
论非法定目的犯
杨义杰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
支妩娟
论防卫过当中防卫人主观罪过的认定
刘娜
家庭暴力中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研究
田淼
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的司法认定
王晓敏
美国社区矫正的中间制裁制度及其启示
郭涌泉
对狭义共犯的防卫
第五组:
答辩时间:5月31日 8:00——12:00
答辩地点:教学楼306教室
王静
毒品代购行为的定性研究
高雪
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和适用
庄艾凡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不退让规则的特殊限制
蔡屈晨
论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明确性的缺乏
甄曦
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过错的量刑价值
李梦洋
被害人自陷风险的中国司法实践展开
魏淑蕊
内幕交易罪客观构成要件研究
卢玉良
中美比较视野下再犯可能性评估标准研究
第六组:
答辩时间:5月31日 13:00——17:00
答辩学生:8人
张冰晶
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观疑难问题
周亦然
虚假诉讼罪客观要件研究
毋阿青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司法认定》
孙婧鑫
论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宋雅婷
《论刑法中的“暴力”》
刘彤彤
论不作为犯中先行行为的成立条件与范围
赵亚宁
新型诈骗犯罪处分行为研究
袁晨
职务侵占罪行为方式研究
第七组:
答辩地点:教学楼312教室
王雅梦
承继的共犯刑事责任研究
杨高升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的层次化标准构建》
李慧
论盗窃罪中的占有
周晓飞
我国少年罪错处遇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彭诗雨
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司法研究
杨亚婕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情节严重”认定问题研究
郑帆
合规视域下单位刑事归责探究
陈书光
论正当防卫的起因不法侵害
第八组:
刘钰琳
我国监狱精神病犯监管矫治模式的不足与完善
郭谭浩
论承继共犯的可罚边界
王淼
骗取贷款罪的客观方面研究
王士硕
论假想防卫过当
陈倩
论污染环境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张可馨
肇事逃逸致二次碾压中前行为人刑事责任研究
刘晶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岳雅琦
出口管制背景下走私罪的立法反思
第九组:
答辩地点:教学楼323教室
李佳纯
论我国预备犯的处罚范围
吕云歌
重新犯罪特征的分析及其启示
张海
看守所刑罚执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仲尧
论运营刷单炒信平台行为的刑事责任
戴鑫
网络“诈捐”行为的刑事规制问题研究
杨栋灿
对向关系中共犯的成立研究
付书林
被害人过错之量刑影响研究
王洋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客观方面认定
王婷婷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标准和路径
第十组:
王姝霖
论故意杀人罪中的被害人过错
许乃娣
论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认定
姬佳琪
论自愿醉态者的刑事责任
刘昱彤
论以欺诈方式获取国家农业政策性补贴的刑法定性
董瑛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认定标准
侯硕
部分共犯中止认定的事实因素研究
蓝子良
论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要素的属性
张宇
论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志”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