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沙龙第三期|“刑事法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4-04-21  来源:   点击量:

2024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举办的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沙龙第三期在学院路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顺利举办。本期沙龙的主题为“刑事法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赵军教授主讲,《法学杂志》副主编程绍燕老师、《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编审徐雨衡老师、《环球法律评论》编辑贾元老师、刑事司法学院夏伟副教授进行与谈,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研究所涂欣筠老师、王康庆老师、许博洋老师等青年老师参与研讨。

本期沙龙由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印波老师主持,印老师首先对本期沙龙的主讲嘉宾赵军老师进行了隆重介绍,并对到场的各位嘉宾及师生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正式进入讲座分享环节,赵军老师以自身“入圈考察”经验研究方法作为中心视角,将整个讲座分享分为两个部分,从研究方法基础知识的铺垫、 “入圈考察”调查案例呈现两方面对刑事法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娓娓道来。首先,赵军老师从当前法学界对“实证研究”这一概念的误读误用入手,对我国法学界对经验方法缺乏整体把握的现状展开了分析。一方面,质性型经验方法在法学研究中日渐式微;另一方面,定量型经验方法则在较低水平上急剧扩张。通过对“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这两对概念确切含义的澄清,以及对“定量研究”“质性研究”两种类型的经验方法的梳理,赵军老师对将包括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在内的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用中文概括为“实证研究”的“通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这里,不仅涉及后实证主义对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模仿的根本反思,更涉及对两种不同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研究范式(科学范式/自然范式)经验方法的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

第二部分,赵军老师以自己的研究为例对“入圈考察”在涉及犯罪/刑事研究领域的应用优势、应用情形、应用方法等做了深入浅出地阐释。他认为,围绕犯罪问题的经验研究有其特有的难点,而“入圈考察”在该领域则颇具优势。通过真实的“关键人”利用实体状态的人际关系(而非通过虚拟网络)接近目标人群,以符合研究对象社交文化的方式融入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圈(而非以“学者”的身份和方式进行访谈、观察),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起朋友一样的真实信任关系。一旦“入圈”成功、“关系到位”,针对敏感人群、异常行为的调查就能顺利深入展开。“入圈”还要求接近乃至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情境圈,让研究对象在属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自由、自然、主体地呈现相对真实的自我(而非在具明显权力关系的“访谈情境”中被动回答问题),研究者则在研究对象的生活情境中理解、体验乃至感悟研究对象的心理及行为(而非单纯记录研究对象的口述并从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出发“解读”访谈材料),从而达成“研究者基于对被访者生活与逻辑世界的了解与理解而实现的‘双方共同构建出来的真实’”。

接下来的点评研讨环节,程绍燕老师、徐雨衡老师、贾元老师、夏伟老师、印波老师或表示收获颇丰,对赵军老师充满关怀主义、人文主义色彩的研究路径产生了浓厚兴趣;或结合自身经历对刑事法学经验研究方法发表等提出了自身观点;或从编辑本职角度出发,对法学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如何创新给出独到见解。涂欣筠老师、王康庆老师、许博洋老师等青年教师也表示深受启发,希望在未来这种“入圈”观察的实践方法能够让“犯罪学”更加出圈。

本次犯罪学沙龙通过专题讲座这一形式,就经验研究方法的特殊形式“入圈考察”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讨论热烈,在场的同学也纷纷表示,本次沙龙分享不仅帮助自己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学习刑事法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受益匪浅。至此,第三期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沙龙之“刑事法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在轻松明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