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活动 > 研究生活动 > 正文

团学活动

刑事司法学院2020级刑法1班党支部开展2022年5月组织生活会

发布日期:2022-06-04  来源:   点击量:


不忘初心,紧跟党走。20225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5周年,同时正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在此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五三讲话重要精神,回望法大70年奋进历程可谓恰逢其时。2022531日,出于疫情防控需要,2020级刑法1班党支部结合支部工作实际,采用腾讯会议形式召开5月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和积极分子按时参加,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梅阳同志主持。




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伊始,党支部书记梅阳同志组织同志们重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给我校青年回信的勉励语。他指出,回顾总书记考察我校五年来的成就及我校七十周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各方面变化显著。法学A+、“双一流”建设、软科第一、最高检最高法基地落地等等,学校从方方面面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这得益于我校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我校讲话精神,得益于同志们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得益于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勇于担当的决心。五年来,学校的变化同样触及着每个个体,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些五年前的谆谆教诲依旧回荡在青年学子的身边。面对新的十年,梅阳同志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树立起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一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为党为国奋斗一生的使命担当。二是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小“我”滋润大“家”。三是要锻炼本领,提升自我。为法治做贡献既要“厚德”亦要“明法”,法治天下以此为根基。


(梅阳同志组织学习)

 同志们再次感受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殷殷期望,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决心。接着四位同志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何文菁同志谈道,70年来,法大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校训,长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治人才。校庆当天,何文菁同志观看了法大研院发布的70周年校庆专题片,深感其对于法大成就的总结正是对五年前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回应与展望,她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克服时代与自身的浮躁,担当时代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月同志指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她切实感受了到法大在党的领导下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社会担当和高度责任感。其次,在科研学术方面,法大的老师、同学对学术研究工作都充满热情与上进,旨在为提高我校学术底蕴和培养更多法治人才做出贡献。


乔天鸽同志从总书记的讲话与寄语中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承载了国家和民族殷切的期盼,同时也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跟随党的领导就是我们首要的时代使命。我们身处在国家的法治梯队中,既是时代的领路人,也是社会最后的守护者,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要有负重致远的德行,希望同为青年的你我能够共勉。


(乔天鸽同志分享学习感悟)


 李安琪同志指出,法大七十年一路走来,一直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尤其是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法大学生,我们要谨遵校训,同时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职业规划上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工作、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想清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更加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求真务实、德法兼修,真正成为一颗对社会有用的螺丝钉,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2年第9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的530日恰好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党支部组织全体成员交流学习该重要讲话精神,具体精神内涵由刘大硕同志和韦婉同志向大家展示分享。


(刘大硕同志进行展示分享)


刘大硕同志展示的主题是:坚持党的领导,实现自立自强。他分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讲话、基因编辑技术刑法规制以及小学问题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切入,旨在点出党的领导在实现科技强国征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第一部分,刘大硕同志讲道,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讲话,不难发现两个关键词:党的领导和自立自强。党的领导为科技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持,科技是把双刃剑,其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基因编辑为例:运用得当,造福人民;运用不当,遗祸无穷。去年,《刑法修正案(十一)》颁布实施,正式将基因编辑纳入刑法规制,党的领导在刑事立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第二部分,刘大硕同志指出,近来问题教材事件持续发酵,涉及审美底线、领土完整、色情擦边等问题。教材是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资源,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党在教材编辑、出版中,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坚决杜绝低劣教材出版。小学教材是培养祖国花朵的知识库,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将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质量进行冲击。


  在第三部分,刘大硕同志认为,党的领导还体现在能够短时间内汇集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突然撤回对中方的技术援助,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正是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既有的人才物等资源才得以整合,新中国首颗原子弹才能顺利研制成功。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固然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寄希望于外国援助是不现实的,最终必须立足于自立自强,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克服艰难险阻,真正实现科技强国。


  刘大硕同志分享后,两名同志积极交流了自己的感想。


   司瑶同志认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不少风险,我们需要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平衡其与法律、伦理、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在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上,守好法律底线,基因编辑问题正是刑事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思考点。


 丁彧同志指出,国家在青年人引导和青年人立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教材涉及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问题,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对这一类教材问题进行修正与扭转,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对青少年工作的领导来带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导。

(韦婉同志进行展示分享)


  韦婉同志主要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内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分享。


  首先,韦婉同志指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接着,韦婉同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讲话指出,我国科技强国事业的发展情况,为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最后,韦婉同志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只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深度融合,才能让科技发展的脚步走在坚实的法治大道上,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法治基础,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繁荣科技法学研究、促进科技法治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为科技强国、依法治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示结束后,司瑶同志针对科技强国,奋斗有我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作为法科生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发展,但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新技术做出规范,划定法律红线。在立法方面,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妥善处理好科技创新中的各种关系,力求法律规范明确可行,加强对新兴科技发展问题的法学研究,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断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立法,保障新行业、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三、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辛佳东同志介绍班级疫情防控情况)


 班长辛佳东同志向支部介绍了当前有关班级疫情防控的具体情况,他将其概括为了四个部分:


第一,响应号召,配合学校防疫政策。班级同学充分理解学校适当从严的防疫政策,没有抱怨,并合理提出自己的诉求。


第二,身体力行,践行学校防疫要求。班级同学戴口罩、不聚集,能够积极参加防疫志愿活动。


第三,齐心协力,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班级形成了班长班委宿舍长的层层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相互提醒。


第四,苦中作乐,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班级同学在疫情期间积极锻炼,强身健体;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讲座,丰富思想。在学校有需要的时候,大家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弘扬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最后党支部书记梅阳同志强调,各位同志在疫情防控问题上:


一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严格遵守北京市、学校的各项防疫政策,充分理解并支持各项举措。


二是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按要求完成核酸工作、每日信息填报,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志愿活动中来,同时向身边的同学宣传防疫政策,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疫战。


三是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疫情下的封校生活必然有甜有苦,要学会和自己和解,通过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调整好自己。我们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曙光!


 至此,本次组织生活会圆满结束。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