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当我们谈论谣言时——记我院“行思?青年”读书会第二期第一场

发布日期:2013-11-14  来源:刑事司法学院门户管理员   点击量:

2013月11月13日晚7时,由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主办,刑事司法学院学委会政研室承办的第二期“行思?青年”读书会第一场在端升楼403拉开帷幕。本次读书会以《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卡普费雷 著)为指定书目。同时读书会有幸请到了人文学院副教授邓文初老师担任主讲嘉宾。

读书会伊始,邓文初老师鼓励大家多发言,把本次读书会办成一个讨论式的读书会,并给同学们提出了“谣言为何传播”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邓文初老师亲切幽默的言谈感染了在场的同学,读书会的气氛逐渐活跃,同学们纷纷就这邓老师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邓文初老师一一进行了补充和纠正。之后,邓文初老师对谣言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剖析。

邓文初老师首先给出了谣言的准确定义,“凡是官方不认可的信息,都可称之为谣言。”之后邓文初老师指出人们传播谣言是建立在“相信”的心理基础之上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接着,邓文初老师提出了“一个人无论是不是事件的亲历者,发布的消息都不可能绝对真实”的观点,面对同学们的疑惑,邓老师解释到:“无论是亲身经历所感知到的信息还是经过传播得到的信息,都会经过传播者的思维的同化而带有主观色彩,因而不可能完全真实。”

邓文初老师还根据自己多年新闻记者的经历,讲到了专家和记者对信息真实性的重大责任。民众传播专家和记者信息的信息,是基于对专家和记者个人人格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传播不实信息则会辜负民众对专家和媒体的信任,从而降低社会的公信力,造成“公信不力,互信不存”的社会现象。之后邓文初老师还讲到了谣言的正义性问题,他认为谣言不仅是信息也是舆论,谣言传播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言论自由和社会开放程度的发展,邓老师辩证而深刻的观点使在场的同学们深思。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场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心中的疑惑,并与邓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邓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场面热烈而深刻,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承办方从现场观众中抽取出了幸运观众,赠送邓文初老师的学术作品——《民族主义与国家安全: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局与国际关系》(合著)。晚9时左右,本次读书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本次读书会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些同学,其中黄越同学说:“我认为本次读书会活动做的很成功。它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打开了我们原先的思维定势。另外它也是同学们交流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希望主办方能把这项活动长期的、持久的做下去。”现场的工作人员刘昊玮说:“这次活动整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献上更好的读书会活动!”

古训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我们读书,是为了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素养,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得成熟和开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要白首方悔读书迟,就让我们伴着书香墨韵,知而获智,知达高远!

文/张美昌

图/技术部

【编辑】刑司记者团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