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法学学术与写作》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10-24  来源:   点击量:

2023年10月19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办的《法学学术与写作》主题讲座在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0601教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主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得到了校内外老师、同学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线上线下共200余位师生参与讲座。

(师生热情参与)

主持人刘艳红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刘老师隆重介绍了两位嘉宾的学术成就,希望在座的老师、同学把握好与两位著名期刊主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论文写作能力。

(刘艳红教授主持讲座)

主讲人秦前红教授结合自己期刊工作经历,分享文章筛选原则。

在主题选择上,秦教授推荐参考知名期刊发布的选题建议,调整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秦教授表示,对待青年学者的态度体现了期刊的温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所主编的杂志发表青年学者文章数量名列前茅。

在具体的文章写作上,秦教授指出,最好的文章是“问题+方法+论证+表述”,次之是具有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视角、新的论证结构,再次是具有新的材料。秦教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当前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学者要积极从解释论角度去解决问题;第二,青年学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领域要相对集中,不断构筑自身的学术信任度;第三,法学研究特别是公法领域研究,要注意时代变迁,在政策、国策变化下选择研究方向。

(秦前红教授精彩分享)

主讲人马长山教授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的办刊风格,即坚持结合时代发展凸显数字法学研究,积极支持青年学者的发展。

马教授指出,从罗马法奠基到现在,现代法学体系已经建立起了富丽堂皇的大厦,内部装修和保洁已经做好,当下的学术文章在主题、内容上重复率高,只是在框架里做小修小补,细微之处的变化不会产生巨大影响,除非开创颠覆性事业。而数字法学正是法学研究的蓝海,当下对于数字法学的研究具有奠基意义,相当于当年的罗马法。

马教授寄语广大青年学者,现代法学一定不会失去作用,但一定会对其进行重建与改造,与之完全不同的数字法学体系可能会出现,青年学者在此领域大有可为,要面向朝阳去奔跑。

马教授建议学者要去关心社会发生了什么,法律人不能对社会的巨大变化熟视无睹。当下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方式变化,从物理空间中的生物性生存方式向虚实交融双重空间转变;人的主客体关系在颠覆,人机交互逐渐增多,人机协同交错,智能体作出的决策直接影响人的法律关系,甚至还会出现伴侣机器人,重构家庭关系;人的价值观会发生变化,有智库报告显示,将来人类只有升级后的人类和没有升级的人类两种类别。

马教授指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的变化会首先出现在政府报告、公司报告以及司法领域创新中,法学研究对社会变化的感知相对滞后。研究方法要跟着时代脚步去前进,要培养具有数字意识,数字思维能力的人才。时代在加速运转,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给出法学的回答。但当下很多研究“就问题谈问题,就现象谈现象,缺少命题的提炼”,但这样的现象是必然的,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

马教授寄语在场的青年学生,要运用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思辨能力,投入到数字法学的研究过程中,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马长山教授精彩分享)

在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同学就“纪检监察学科的研究路径”“数字法学与基础法学研究如何平衡”“域外经验与中国问题的融合”等问题向两位老师进行提问,两位老师一一进行解答。

《法学学术与写作》主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嘉宾合影留念)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