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下午14时30分,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十五期青年学术沙龙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719教室成功举办。本期主题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讨论——以电子化签名的司法鉴定研究为例”。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所所长李小恺主持,分别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所宁势强、北京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杨春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包涵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炼铮进行主题发言,随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研究所的多位教师就该问题进行与谈,最后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肖承海作总结发言。
讲座伊始,李小恺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内容,对本次学术沙龙与会的校内外嘉宾表示欢迎。
正式进入主讲环节,宁势强老师就电子手写板签名的司法鉴定实践问题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电子签名和电子化签名之间的概念区别,指出物证鉴定中提到的电子签名实为电子化签名,手写板签名是电子化签名的一种特殊类型。宁势强老师指出,研究电子手写板签名的鉴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作为外部条件改变的电子手写板会不会对笔迹特征有影响,并就从运笔特征、笔迹特征等角度介绍了特定类型手写板本身的反映特征,这些特征不应当作为书写人的动作习惯特征,在鉴定中应当予以排除,并指出这些特征能够作为认定手写板类型的依据。
宁势强老师对于该主题进行介绍后,由北京市司法鉴定协会杨春松会长进行发言。杨春松会长首先强调了手写板电子签名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普遍适用性,并认为手写板书写鉴定是当前笔迹鉴定过程中出现的新难题。杨春松会长指出,在鉴定领域,电子手写板形成笔迹本质上是一种书写条件变化笔迹,且电子手写板签名由于很多细节特征缺失,鉴定人能够依据的特征多为一般特征。因此,实务中手写板鉴定的问题在于:作否定性鉴定意见易而作肯定意见难。杨春松会长肯定了宁势强老师的观点,认为将手写板本身差异性造成的特征排除,再确定书写人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进而从形态学角度进行鉴定,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这对司法鉴定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并指出结合AI技术的机器人、机械臂所开展的书写行为的鉴定更加困难,将是电子化签名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难题,本次沙龙的研究主题见微知著、不啻为司法鉴定发展的一片广阔的前沿领域。
随后,包涵教授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电子化书写将是未来书写发展的趋势,认为电子手写板签名鉴定的研究是为未来笔迹鉴定作知识储备。随后,包涵教授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之间的范式区别、人文社会科学中案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案例研究之于交叉学科研究的作用和价值。指出交叉学科的研究可以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别进行学术研究并做出相应成果。
最后,炼铮老师着重讲解了自然科学文章的学术规范,提出了自然科学方向学术论文的撰写建议。炼铮老师强调,自然科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可再现性和创新性。要求创作者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精神,文字应当通俗易懂、正确规范,内容应图文并茂,语言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作者在创作时应当并重内容表达和形式。炼铮老师随后介绍了自然科学文章的投稿发表流程。强调了稿件格式规范、表达规范、内容完整性在审稿评价中的重要性,并就实际案例说明了撰写自然科学论文时常出现的问题。
最后,由肖承海副院长进行总结发言。肖承海老师首先感谢了校外嘉宾的到场,指出本次学术沙龙规格高、主题新、收获大,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学术活动。
下午16时,本次学术沙龙在与会专家师生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