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十三期在我校学院路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承办,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和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科研工作室协办。
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及《政法论坛》的十余位青年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网络刑事法学的学术品格与学术范式”这一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共述学术情怀。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江溯概括了我国网络刑事法研究的体系性、创新性和精细化特点,并特别指出要重视法秩序一体化下前置法与网络刑事法之间的衔接关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夏伟从网络刑事法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了网络犯罪立法论与解释论之间的视角差异,强调网络刑事法学在证据、共犯行为以及源头治理等领域进行理论创新的时代必要性。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敬力嘉从网络刑事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信息网络时代需要从法秩序一体化和实证角度,解决控辩审不同视角下的司法实践难题。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刘双阳主要围绕关于数据刑法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思考,并就数据刑法学研究的重交叉、促融合和强创新三个典型特征做出重点强调。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冀洋关注到了网络刑法学的研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认为网络刑法学的研究核心应当是网络时代刑事制裁的原理性和现实性,同时要保持适度的开放性和想象力。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网络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希雪则对当下的网络信息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所面临的刑事归责挑战进行思考,并认为数据作为新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可基于数据类型与应用场景等要素进行刑事衔接。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王华伟提出网络刑事法学研究应保持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入了解网络犯罪案件中的技术原理,以前沿性的视角进行网络刑事法案例分析与实务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熊波讨论了数据刑法学体系中体现的依附性跟独立性特征,借助对其的教义学反思,讨论如何在数据刑法学术研究实现价值增量。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志琼讨论了网络刑事法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趋势和研究意义五个方面,提出研究立场应当具有延续性,研究内容需兼具技术性和规范性,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指导实务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关注法秩序一体化下实体与程序研究的相互结合,以网络犯罪的政策、司法、技术和法律四层维度,阐述了自己关于网络犯罪治理研究的思考。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孙道萃带来了网络刑事法相关研究的未来展望。他指出网络环境高速发展带来了原创性研究与总结性研究、本土与涉外、立法与司法等领域的问题,网络刑事法学的研究视角应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状态,基于实际需求书写本土性的网络刑事法理论研究范式。在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苏镘圯提出了博士生实践经验不足,如何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孙道萃与王华伟两位嘉宾进行了针对性回复,并认为理论学习与实务判例研读的结合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江溯从八个维度进行了全面总结,强调网络刑法的学术品格和学术范式是一个重要而宏大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规范基础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次会议历时三个小时,内容丰富充实,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术探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