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4时至17时,中国政法大学共青团系统第三次集体学习师生团体辅导活动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聂振伟教授担任指导嘉宾,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希庆副教授、宋歌副教授担任活动观察员。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书记黄瑞宇、学生副书记吕元乔等学校及各学院分团委专职教师16人,校院学生组织学生代表近20人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是我校共青团系统的第三次集体学习活动,由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承办,旨在贯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同进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青年学生方面的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搭建共青团系统师生沟通的新平台,倾听大学生群体的新思想、调研新需求,改进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文化宣传方式,通过共同思考、互动启发的团体模式,增进教师对青年学生思维习惯、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了解。
活动开始阶段,聂振伟教授在介绍“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学概念的理论和应用时表示,心理学的工作模式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高深莫测,总结起来就是在“指尖上”和“舌尖上”,指尖上是指做什么,舌尖上是指说什么,即:通过沟通以及活动,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潜在的心理状态,并与他人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活动过程中,观察员宋歌副教授通过“游戏”——“松鼠与大树”实现随机分组;在小组工作环境下,聂振伟副教授通过“自我探索练习”、“ 诺亚方舟——人生的选择”等项目进行团队建设和辅导工作。
在“自我探索练习”过程中,每名参与者都要回答诸如“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____,因为____”等问题,团队成员彼此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性格剖析。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2010级王敬妍说:“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我又重新地认识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自己温和与开朗的性格,同时,也让我对同组的几位男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诺亚方舟——人生的选择”项目中,参与者需要在十名“登船者”中选择七名留下,而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种社会价值,如“年长的僧侣”、“优秀的警察”等。面对这样的抉择,很多参与者在小组讨论中,表示很难作出判断,有较大的争议。校学生委员会主任、法学院2010级林稼朋在小组总结时说:“这些价值本身我们无法判断孰轻孰重,而且每个人的选择与支撑的理由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最后通过小组表决的形式得出结论。”
聂老师在活动总结中表示,在每个团队中,你会通过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发现与他人之间的“社会链接”,而通过这些链接使你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她强调,在与他人相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要给他们一些“矛盾”创造团队思考的条件、内容,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他们,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同学们对于问题和工作进行思考,也就是团队的“共同思考”与“启发式工作”。
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许慧芳表示,团体辅导是一种分享式的工作模式,它启示我们平时工作中注意参与、体验和分享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年轻教师找到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方法,拉近师生关系。
在活动结束前,黄瑞宇书记分享了本次活动对他的启示,他表示,首先,共青团的专职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虽然天然的存在距离,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缩短与同学的距离;其次,在现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不但要更加重视和强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而且在工作思路上,要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探索;最后,要特别重视工作团队的培养和管理。共青团的工作是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需要有一个优秀的、专业的,贴近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师生团队,而本次活动也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模式。